陽春三月,正當農時。省政協農業(yè)和農村委員會向全省政協農林界委員發(fā)出倡議,要求政協委員以實際行動,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基層幫助群眾做好春耕春管工作。
政協委員在田間指導麥田管理
圍繞糧食生產,指導田間管理。去年因持續(xù)降雨造成的洪澇災害,導致我省小麥播期普遍推遲,有1000萬畝小麥晚播。針對晚播面積大、苗情長勢弱等情況。開春以來,省政協常委,農業(yè)農村部小麥專家指導組顧問、河南農業(yè)大學教授郭天財身兼豫北小麥專家指導組組長,跑遍了豫北大部分受災地塊。深入田間地頭查看麥苗長勢,詳細了解當前小麥生長情況、病蟲草害發(fā)生和防治情況,以及施肥澆水、中耕化除、“科技壯苗”等田管措施落實情況,認真開展技術指導。同時全面匯總今年小麥生產形勢與特點,以政協社情民意形式,向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春季麥田管理應重點抓好的關鍵技術及注意事項,受到了省委省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
政協委員現場進行技術指導
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培訓。省政協常委、國家油菜現代產業(yè)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油菜研究室主任張書芬研究員與眾多農技專家一起組成專家服務團隊,深入羅山縣調研農業(yè)生產形勢,圍繞當前農作物春季管理,分析當前春管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實地查看各類作物的苗情、墑情和病蟲草害發(fā)生動態(tài),并與種植大戶深入交談,詳細了解播種時間、播種量、施肥、灌溉、病蟲草害防治等情況,為當地群眾帶來更多的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
政協委員進行育種實驗
圍繞育種選種,進行科技服務。種質資源是新品種培育的基礎,是種業(yè)安全的重要基石。自3月12日以來,省政協委員、河南農業(yè)大學黨委書記魏蒙關,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果樹研究所副所長王力榮,分別帶領科技創(chuàng)新團隊,連續(xù)在豫西山區(qū)和豫東平原的田間地頭,立足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創(chuàng)新、利用,認真為當地群眾提供育種選種的科技指導。
政協委員開展科技咨詢服務
做好科企對接,提高農業(yè)效益。甘薯曾是重要的生活口糧,而現代已經成為增加農民收入的經濟作物。由于甘薯是無性繁殖,病害嚴重影響甘薯品質,是亟待解決的“卡脖子”問題。3月中下旬,省政協委員、國家甘薯產業(yè)體系崗位科學家、河南省農科院植保所張振臣研究員帶領科研人員深入信陽市息縣、南陽市桐柏縣、周口市西華縣和許昌市襄城縣,為多家企業(yè)和單位提供病毒檢測、健康種薯繁育、種薯質量預警等各類服務,引導當地規(guī)范化種植,提高種植效益。
截至目前,省政協農業(yè)和農村委員會共協調組織3批16人次農業(yè)專家和科技工作者深入中原大地29個縣市區(qū)進行科技服務,培訓農民和農村技術人員360多名,幫助農民解決實際問題120多個,深受廣大群眾的歡迎。
?。ㄎ膱D:省政協農業(yè)和農村委員會辦公室)
責任編輯: